——记退伍军人、周源山矿电工袁进国
本报通讯员 肖春耕 刘长林
袁进国是周源山煤矿的一名电工,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分到周源山煤矿机电队一直从事外线工作。20年来,他怀着对职业的执着追求、对煤矿的无比热爱,用在部队磨砺出的钢铁意志,重新定位、重塑自我,以军人的气慨立足岗位、尽职尽责,事事处处以一个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。特别是在今年的抗冰抢险保井的战斗中,他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向党组织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。先后荣获矿、资兴局、米乐m6
抗冰抢险一等功。
危难之际显身手
今年,50年不遇的冰灾袭击周源山矿区,供电线路瘫痪,矿区生产、生活、通讯、交通陷入困境。作为一名党员,袁进国冲锋在抗冰抢险的最前沿,哪里有险情就赶到哪里。
1月25日,矸子山电杆倒塌,袁进国与班里的同事一道顶着严寒,快速赶到山顶抢修线路。下午4点刚抢修完,调度室又传来告急电话,车站村变压器的电杆倒塌,近千户人家等着用电,接到电话后,他迅速赶到现场。由于冰天雪地,寒冷刺骨,登上10多米高的电杆后风更大了,刮在脸上有如刀割,冻雨夹着敲碎的冰渣顺着脖子流下来,融化在背心,把内衣浸湿了,外衣上又结了一层冰,成了一个冰疙瘩。但他没有打退堂鼓,以军人作风,发扬敢打硬仗的精神,登杆除冰、加固横杆,连续几小时的奋战,终于把线路接好,矿区恢复了照明。
在冰雪灾害的20多天时间里,他先后在矸子山、配电房、抽风机房、唐周线、周三线、车站村、煤槽等10多个抢险地点参与抗冰保电大决战,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。
灾民牵挂在心头
由于冰雪灾害的不继加剧,矿区家属村内供电线路的电杆接二连三倒塌,整个周源山矿区陷入一片黑暗之中。
在抢险队伍中,袁进国每天主动树电杆、拖钢丝绳、运变压器。他每天吃两片“感康”预防感冒,出门身穿5条裤子防寒。特别是在恢复单骑岭到红砖厂的供电线路上,因倒塌的电杆都在山地里和水田中,抢修难度相当大。由于外线电工不多,他在电线杆上来回攀爬,每天奋战抢险工地,年夜饭都是在电杆上吃盒饭。
大年初一,氧气厂到车站村有一处电线交叉,不能供电,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爬上交叉电线的电线杆上将线头解开,重新理顺、拉直、收紧、加固。这天,他来回奔波4公里远,和其他抢险队员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钟才回家。
由于每天在工地上忙于抢险,在停电停水的日子里,家中的事一点忙也没帮,就连给亲人打个电话也顾不上,妻子带着小孩晚上10点打着电筒到10里路远的井里去担水。想起这些,他心里有些愧疚。
救灾补损挑大梁
长时间的停电致使井下-650水平被淹,尽快抢排水是灾后自救,恢复生产的关键。
从2月10日开始,袁进国所在的机电队进入—650水平抢险排水。他抢运电机、拖电缆、接头子,夜以继日,连续奋战。2月13日早班,—650水平的积水排空后,队里组织精干力量投入电器修理,他又全力投入井下电器抢修大战,3天时间在井下工作达40多个小时,先后参与—650中央水泵房、—650中央变电所、新副井信号系统、—670水泵更换、减速器清洗、21皮带系统矸子山供电系统、风井、北风井供电系统、主井6KV系统及四方塔恢复等10多项电器抢修突击战。
由于—650中央变电所被水淹过之后,恢复工作难度相当大,他和工友们每天加班加点忙于10多个开关瓶的烘烤,在变电所做一个高压头子需1个多小时,他和抢险同志一道,一天之内完成8个头子的连接任务,并铺设电机电缆100多米。在水泵抢险中,要把笨重的电机从—650水平抬到—670水平,更换好之后还要把旧电机抬到200米上山,谈何容易?他衣服被汗水湿透了,肩膀被压得红肿,腰子酸痛,晚上睡一觉醒来全身像散了架一样疼痛,身上都掉了几斤肉,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,劝他休息一天再上班。想到矿里抢修任务这么重,他只是笑了笑,第二天又去上班,直到抢修好最后一个电器设备。由于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,为周源山矿提前10天恢复生产、最终取得抗冰抢险的全面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|